邵璐 李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lear-cut corridors翻译 邵璐 李伟

邵璐 李伟

2023-10-20 0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耿强《中国文学:新时期的译介与传播——“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

由于“熊猫丛书”在英美国家传播的主要阵地为各大图书馆与书店,“收藏一部文学作品的图书馆数量越多,这部作品面对的读者群体往往也就越大,因而,该作品的传播范围也就越大” ④ 。由是观之,图书藏量与读者群体、传播翻译具有正相关关系。由上述图书馆中藏书匮乏的现状以及 Goodreads的读者评论量可知,刘震云小说在英美国家的读者群体、传播范围显然未达到一定规模,这使得进一步探赜钩深其背后原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这也从侧面映射出刘震云小说在“集体协作”的政府机构翻译阶段的传播广度与深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恐这一现状与政府机构翻译本身的属性、审美以及翻译规范,甚至与读者的审美等方面关系密切。纵观政府机构翻译阶段的刘震云小说英译现状可知,虽然“熊猫丛书”项目没能使刘震云在英语世界“一鸣惊人”,但其确实为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提供了“崭露头角”的契机,也为此后的翻译与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汉学家翻译阶段

除了上述“熊猫丛书”项目翻译阶段,刘震云小说英译主要是通过汉学家翻译模式推进。具体而言,他的作品能在英语世界传播,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和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功不可没。谈及葛浩文,中国文学界、译学界可谓十分熟悉。在其四十余载的翻译生涯里,葛浩文助推多位中国现当代作家走向英语世界。

葛浩文、林丽君向来对刘震云的小说赞赏有加。2013年,葛浩文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评价道:“这些人物可恶又可爱,刘震云看这些小市民的思想、行为,看得非常透彻。”同时林丽君也表示:“中国作家一般不太知道怎么幽默,他们一般写愁苦,但要以反讽的幽默的手法来写,一般没有人能做到。” ⑤ 早在2011年,葛浩文就已将刘震云小说《手机》( Cell Phone:A Novel )翻译到英语世界,并由美国 Merwin Asia(莫文亚细亚)出版社于2011年7月出版发行;2014年10月14日,葛浩文、林丽君合译的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英译本 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 ,由 Arcade Publishing(美国拱廊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8月4日,葛浩文、林丽君合译的刘震云小说《我叫刘跃进》,英译本 The Cook,the Crook,and the Real Estate Tycoon: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a ,由 Arcade Publishing出版发行;2016年11月1日,葛浩文、林丽君合译的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英译本 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 ,仍由 Arcade Publishing出版发行;2018年4月3日,葛浩文、林丽君合译的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英译本 Someone to Talk To ,由 Duke University Press(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

▲Liu Zhenyun,The Cook, the Crook, and the Real Estate Tycoon:Arcade Publishing,2015

上述由葛浩文及其与林丽君译介的五部刘震云小说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而且每部译著的出版周期相对较短,这一特点有助于确保读者人群及数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与政府机构翻译模式相比,汉学家在翻译过程安排、翻译规范制定、传播渠道选择等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性;而且凭借其对欧美图书市场及读者爱好的特殊“嗅觉”,汉学家译介模式确实在诸多方面展现出优越性。倘若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加之中国政府机构、译学界、文学界以及出版界的鼎力相助,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翻译与传播事业将呈现出积极的发展势头。

基于读者网评分析的刘震云小说英语世界接受实况

该部分主要借助Goodreads,搜集该网站关于刘震云小说的评论信息,从中归纳英语世界读者对刘震云小说的评价以及态度,并参考读者网站的综合评分,窥探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实况。鉴于政府机构翻译阶段数据的不充分性,本研究仅以葛浩文与林丽君翻译的五部小说Cell Phone:A Novel、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The Cook,the Crook,and the Real Estate Tycoon: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a、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Someone to Talk To 为例,搜集、梳理并整合相关评论信息及综合评分,希望以此使得相关研究者对刘震云小说在Goodreads上映射出的接受情况形成更加综合的认知。

(一)综合评分情况

表 1 Goodreads网站刘震云小说英译本 读者综合评分情况

(截止于 2020年 1月 15日)

译作名 译者 出版年份 综合评分 Cell Phone : A Novel Goldblatt 2011 3.88 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 Goldblatt&Lin 2014 3.31 The Cook,the Crook,and the Real Estate Tycoon: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a Goldblatt& Lin 2015 3.63 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y Goldblatt&Lin 2016 3.69 Someone to Talk To Goldblatt&Lin 2018 2.91

截至2020年1月15日,通过梳理、整合Goodreads上关于刘震云五部小说的综合评分可知,在综合评分为5分的条件下, Cell Phone:A Novel 的综合得分为3.88; 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 的综合评分为3.31; The Cook,the Crook,and the Real Estate Tycoon: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a 的综合评分为3.63; Remembering 1942 : 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 的综合评分为3.69; Someone to Talk To 的综合评分为2.91,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由是观之,若仅从综合评分来看,刘震云五部小说的最高评分为 Cell Phone:A Novel 的3.88,其次是 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 的3.69,这两部稍高的评分仍未超过4。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刘震云小说的总体评分并不十分乐观,准确地讲,刘震云小说并未真正获得英美世界广大读者的“青睐”,其作品在英语世界读者群体中的“熟识度”“认可度”“接受度”亟待提升。然而,英美世界读者究竟如何看待刘震云小说、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读者的情感态度、主观评论是否能为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接受“不畅”现象提供一定程度的解读?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接下来要探究的重点。

(二)读者评论及情感倾向

根据截止于2020年1月15日的数据, Cell Phone:A Novel 的评价数量为25,写评论的读者为2; 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 的评价数量为225,写评论的读者为45; The Cook,the Crook,and the Real Estate Tycoon: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a 的评价数量为60,写评论的读者为10; 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 的评价数量为39,写评论的读者为5; Someone to Talk To 的评价数量为11,写评论的读者为5。从评论读者数量2、45、10、5、5来看,读者对刘震云小说评论的积极性不高,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读者数量可能并没有预期的理想。

为了准确分析英语世界阅读群体对刘震云小说的态度倾向,以此观照刘震云小说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可能性阻碍,本研究将上述五部译著读者评论中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汇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Cell Phone:A Novel 的读者评价条数为2,剔除非英文数据及无用信息,搜集到网名为 Winnie⑥的读者给出的评分为3分,评价道:“This is an interestingcommentary 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of deception(该书评论了通讯方式和蒙骗文化,妙趣横生)。”并引发其关于技术发展与交际关系之间的思考,在此,注意到该读者使用了“interesting”(妙趣横生)一词;在 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 的45位读者评论中,剔除无关信息,共搜集到网名为 Caroline、Linda、Kusaimamekirai、Drucilla等24位读者的评价内容,其中富含感情色彩的表达主要有very funny(十分滑稽)、interesting(妙趣横生)、witty(诙谐)、satirical(讽刺)、a sad,but warmly humorous tale(悲伤而幽默)、slightly draggy(略显拖沓)、the book is great(棒极了)、highly recommended(极力推荐)、hard(艰涩难懂)等。鉴于评论数量较少,为清晰再现读者的感情态度,本文将读者评论内容中带有明显感情倾向的词汇,进行了人工梳理与归纳,并利用在线词云制作工具(https://www.wordclouds.com/),生成如下图1所示的读者评论及情感倾向云图。从上述关于此部小说富有情感深度的评论可知,大部分读者对 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 的评价较高,表现出强烈的阅读或延伸阅读的兴趣,但同时也不乏表示阅读困难的读者;其中,国外读者评论所呈现出刘震云小说的“讽刺”“滑稽”“有趣”“难懂”等特点与国内学者对刘震云小说的整体认知较为吻合,而小说本身的“艰涩难懂”以及杂糅的叙事风格则为其传播与接受带来一定难度。

图1 读者评论及情感倾向

另外,在 The Cook,the Crook,and the Real Estate Tycoon: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a 的读者评论中,文章检索到网名为 Canaves⑦的评论:“Dark-ish humor with interesting characters(富有有趣人物的黑色幽默)”;网名为Zukerman⑧的评论:“The translation is great(翻译棒极了)”; 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 的3位评论读者均不是来自英语世界;在 Someone to Talk To 的5位读者评价中,网名为 Jane⑨评论:Unfortunately I gave up readingSomeone To Talk To after 10%,this book just wasn’t for me(读到10%就放弃了,《一句顶一万句》不适合我读)。网名为Younge⑩的读者评论:I had great difficultywith this book as it struggled with the slowness of it and the way that the characters were introduced(这本书读起来很困难,情节拖沓,介绍人物的方式也非常缓慢),“difficulty”直接表达该读者的情感倾向。网名为Gregory⑪的读者表示“Tough to get into this”(很难进入这本书的世界)。这些评论中的“difficulty”“tough”等词汇都直接流露出几位读者对刘震云这两部小说不太愉快的阅读体验。

通过上述对刘震云五部小说英译本在Goodreads上综合评分及读者评论信息的梳理可以看出, Cell Phone:A Novel、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The Cook,the Crook,and the Real Estate Tycoon: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a、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Someone to Talk To 的整体综合评分偏低;且在读者评论信息中,除 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 的评论数量偏多外,其他四部译著的整体评论情况不甚乐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 不仅评论读者数量不可观,更存在没有英文母语读者评论的现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著作在英语世界普通读者心中的“存在感”较低。 Someone to Talk To 的四位评论者更是表达出其对于译作的抗拒心理。虽然, Goodreads上的数据信息不能表达所有英语世界读者对刘震云小说的心声,但不可否认的是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刘震云小说英译与接受反思

纵观刘震云小说的英译历程,无论是政府机构翻译阶段的“集体协作”,还是汉学家翻译的“个体经营”时期,刘震云小说所蕴含的文学性,东方智慧、幽默以及讽刺等元素已伴随其小说的翻译走向英语世界,且获得多位英语世界汉学家的好评。例如,美国汉学家桑禀华(Sabina Knight)曾在2014年举办的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中评论道,“他的作品兼具故事性、哲学性和文学性,我认为很能吸引读者”⑫。葛浩文也笑称“我给美国的代理人寄了《我不是潘金莲》,不到两个礼拜,他们就打电话说:好小说!两本都要了!所以我这次来要找刘震云老师签个名,不是我要,是美国的出版社代理人要”⑬。从这些评论与描述中可知: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具有较明朗的翻译前景,其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当代性及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写作笔调在翻译传播过程中扮演关键作用。然而,鉴于上述Goodreads上读者评论较少,综合评分不高,以及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普通读者群体中接受度较低的事实,我们必须尝试探究造成这一现状的可能原因。那么,这就需要客观、理性地剖析刘震云小说的英译之旅与接受现状。

(一)刘震云小说英译之“集体协作”分析

政府机构翻译为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文学的传播积攒了切身的经验。“熊猫丛书”作为政府机构翻译的典型,“其使部分中国当代作家获得国际声誉,使一些优秀的中青年作家海外成名”④。同时,这一翻译模式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英语世界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认知,更为其后续的持续阅读提供了较早的阅读体验。

毋庸置疑,政府机构翻译也为刘震云小说英译提供了一个窗口,刘震云小说英译之“集体协作”主要是指政府机构翻译阶段刘震云小说的英译尝试,强调文学翻译的外交目的,旨在为国家建设提供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如前所述,刘震云小说于1994年开始通过政府机构主持的“熊猫丛书”项目主要向英美国家“输出”,这一“输出”可谓是刘震云小说英译之旅的开端。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熊猫丛书”翻译项目的书目遴选、译者群体敲定、翻译规范制定、传播渠道选择甚至是翻译策略的把握等方面,政府机构都拥有较大的发言权,且主导色彩强烈。而这一行为造成的后果便是翻译作品无形中流露出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而造成以市场选择为主要导向的目标语世界读者对这一“集体协作”的“排斥”心理。而且,“熊猫丛书”项目的出版机构与单位均来自中国本土,其对国际图书市场尤其是英美国家图书出版市场、英美国家读者喜好等方面缺乏较为直接的感知,这也将在某些方面影响出版社相关负责人甚至是整个国家机构的决策。另外,就刘震云小说《官场》( The Corridors of Power )的译者 Pau White、Ma Aiying与David Kwan而言,这些译者在英美国家翻译界、文学界、汉学界及图书出版界的口碑与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产生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值得思考的是,“熊猫丛书”项目推介的作家与作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强调了“广”与“精”。可想而知,一般情况下,该项目只会选取某位作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翻译,而对于前期与后期风格迥异的作家而言,很难将其创作风格全面、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此一来,便容易造成读者的“因噎废食”,刘震云小说在这一时期的翻译与传播也难免受此影响。更为遗憾的是,2007年“熊猫丛书”项目暂告终止,这对刘震云小说的英译而言实属是较大的影响,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刘震云小说的英译之旅受到阻碍。

(二)刘震云小说英译之“个体经营”分析

刘震云小说英译之“个体经营”主要是指汉学家自主翻译阶段,强调文学翻译的文学价值,这一阶段在诸多方面明显区别于前期的政府机构翻译模式。毋庸置疑,近些年,英、法、美等世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汉学家与翻译家,如素有“张爱玲研究专家”之美誉的美国汉学家金凯筠(Karen S.Kingsbury)、贯以“莫言御用翻译家”之称的葛浩文、英国汉学界知名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蓝诗玲(Julia Lovell)、法国著名汉学家何碧玉(Isabelle Rabut)等,新见迭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接受影响甚大。

刘震云小说英译者葛浩文,其扎实的语言与文化学习经历为其翻译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葛浩文、林丽君经年累月的翻译经验、业界口碑及与英美图书出版社及市场的交涉体验与心得,加之长期处于国外的读者环境及对于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熟知,所有的这一切都为地道译文的孕育、读者审美的判断等夯实了基础。刘震云小说英译本的出版社是美国Merwin Asia、Arcade Publishing、Duke University Press,这些出版社在美国乃至全球的图书出版市场都具有较高的声誉,译者身份及出版社的“本土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英美国家读者心中的“疑虑”。与前期刘震云小说在英美国家的翻译与传播相比,葛浩文与林丽君译介的五部刘震云小说: Cell Phone:A Novel、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The Cook,the Crook,and the Real Estate Tycoon: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a、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Someone to Talk To ,使得刘震云真正为英语世界所了解,并逐步向勃兴迈进。虽然 Goodreads上有表示“I had no patience for this book”(没有耐心阅读)、“hard”(艰涩难懂)的声音;但从大多数读者“I hope to read more by this author”(我希望阅读更多关于该作者的书)、“I love Liu Zhenyun’s writing style”(我喜欢刘震云的写作风格)、“this was an interesting book to read”(这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书)的评论信息中,我们可看出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翻译与传播仍具有较大潜力。

(三)刘震云小说英译与接受之启示

从刘震云小说“集体协作”到“个体经营”的英译之旅,我们见证了其在英语世界传播滥觞到发展的征程。虽然目前尚未见得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真正的“风靡”,但刘震云小说蕴含的潜力、张力与活力确实为不少读者带来了意犹未尽的阅读体验。而在这一过程中,刘震云小说英译之旅的经验必定使其自身传播步伐更加稳健,也更能使中国当代文学的英译实践鉴往知来。

概而论之,从刘震云小说英译及接受情况中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文学作品翻译过程应具有持续性。这一方面主要是基于刘震云小说在“集体协作”英译阶段至“个体经营”英译阶段的间隔而言的。一部小说翻译到国外,尤其是对于具有不止一部构成的英译作品,如:《射雕英雄传》的英译,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决定将其分为四部出版,《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卷一)(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I:A Hero Born )已于2018年2月22日出版,英译本(卷二)(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Ⅱ:A Bond Undone )也于2019年1月24日出版,试想若是其余两卷数年之后出版,想必仍能记起前些章节内容的读者不会太多。显然,翻译的间断会对读者群体造成较大影响。“熊猫丛书”项目被迫中断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虽不能直接说前期“熊猫丛书”项目的间断,导致了刘震云小说传播效果不佳的局面,但也不排除其是诱因之一。故此,这也为今后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与传播带来可汲取的经验。相关译者或是出版机构应重视文学作品对外翻译的持续性,适当采取相应预备方案以减小不可控因素对翻译输出过程的影响,保证对外传播过程的正常、稳定运行。

其二,相关学者与出版机构应辩证看待汉学家/翻译家的作用。不可否认,汉学家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与关键推手。事实证明,因各种语言、文化、政治等因素,国人依靠自身力量将中国文学成功“输出”,广泛“传播”的能力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汉学家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过程中,所付诸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汉学家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推动力。无论是助推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葛浩文,瑞典翻译家陈安娜(Anna Gustafsson),法国著名汉学家诺埃尔·杜特莱(Noёl Dutrait)、尚德兰(Chantal Chen-Andro)、西尔维·让蒂(Sylvie Gentil)、安必诺(Angel Pino)等,还是成功将鲁迅、张爱玲等中国作家送入西方文艺界门槛甚高的“企鹅经典”的英国汉学家蓝诗玲,抑或是“架起一座中国文学通向世界的桥梁”⑭的瑞典汉学家马悦然(Goran Malmqvist),这一桩桩成就与功绩在助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汉学家的重要作用。另外,透过刘震云小说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实况,我们必须承认不是每部经由汉学家或翻译家翻译到国外的作品都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实际效果与源文本的主题、读者的审美趋向、译者与出版社的宣传手段联系紧密,“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翻译、传播路径是必须认真反思的关键问题。

▲刘震云《一地鸡毛(中英对照)》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

其三,作家、译者应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性。译者、读者与作者在译著传播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视,甚至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⑮。从刘震云小说英译本在Goodreads上的评论信息数量可以看出,其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读者群体较为有限, Someone to Talk To 的读者评论量仅为5条; 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 甚至出现没有读者评论的情形。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小说自身因素外,恐与读者对小说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较浅不无关系。因而,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长远角度来看,作家、译者应加强与目标语国家读者的互动,定期或不定期在相关国家召开读者见面会或作品推介会,解答读者心中的疑惑,进一步了解与挖掘国外读者受众,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真实认知与潜在需求。同时,作家、译者也可拓宽与读者的沟通渠道,可在读书网站 Goodreads、英国亚马逊图书官网、美国亚马逊图书购买官网等渠道在线回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解之处,提高作品影响力。

其四,非英语世界成功翻译的可借鉴性。相关作家与译者在关注其翻译作品在英语国家的传播同时,也应借鉴、学习其他国家地区的成功翻译经验。回顾刘震云小说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除了英语世界,其在阿拉伯语世界、法语世界的传播也值得一提。从刘震云获得“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被摩洛哥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最高荣誉奖”就足以看出刘震云小说在阿拉伯语世界的接受度;⑯此外,由于多部小说,诸如《一地鸡毛》《手机》《我不是潘金莲》《一句顶一万句》被译为法文,并在法文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刘震云于2018年4月13日获颁“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那么,这一翻译与传播经验能够为其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提供怎样的启示呢?这不仅是作家刘震云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其他作家结合自身作品翻译实况亟待反思的问题。只有这一问题得以攻克,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才能看到真正的效果。

结 语

通过刘震云小说的英译之旅可以发现: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正历经一个从滥觞、发展向勃兴迈进的关键时期,英译本 The Corridors of Power、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Remembering 1942:And Other Chinese Stories、Someone to Talk To 等寥寥无几的图书馆藏数量,屈指可数的普通读者群体,不孚众望的网络综合评分,都从侧面暗示刘震云小说的英译与传播仍存在较大可改善与提升空间。

刘震云小说的文学价值是有目共睹的,倘若“熊猫丛书”翻译项目自身存在的弊端使得刘震云小说的英译之旅不符合对外翻译与传播的预期效果,那么,在葛浩文与林丽君翻译时期,刘震云小说英译之旅依旧未取得令人满意的局面,这又该如何解释呢?除了上述文中提及的几点启示,我们是否应该深入反思汉学家群体在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实际效果,亦或是我们不应仅仅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的途径局限于中国的官方机构、国内译者、海外汉学家或是三者随机结合,更或是这些对外传播的途径无可厚非,而是需要调整源文本、目标文本的呈现方式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李子柒⑰通过短视频方式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而吸引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事迹在国内外各大媒体广泛传播。我们暂不去探讨其最初究竟出于何种目的,但她返璞归真的做法,采用的传播途径及实现的传播效果确实给予我们诸多有益启示。回归正题,也就是说,我们应调整传播思路,呈现给目标语读者的不仅是一本孤零零的英译本,而是源文本作者构思、创作、修改、付梓、出版以及译者译前、译中、译后,译本问世的一系列过程。刘震云小说译本的特殊性在于其对源文本幽默、老辣、现实等元素的准确刻画,而这一特性恰恰可以成为传播的亮点。随着自媒体、短视频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源文本作者与译者及其运营团队可借助网络进行自我宣传,将作者的创作过程,译者的翻译过程,文本中的“幽默”“讽刺”等元素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辅助促进目标文本在英语世界的“曝光度”。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其翻译主体、翻译途径、传播方式等须与时代发展、技术进步相协调,以贴合、形象、灵活、互动的路径提高译本的接受度与影响力,这始终是包括源文本作者、目标语译者等在内的传播主体深刻思考的关键问题。目前,刘震云小说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路径以及呈现方式相对单调,缺乏多样且新颖的“宣传”手段,这是其“曝光度”、接受度以及影响力不足的重要诱因。故此,相关传播主体,如源文本作者、目标语译者甚至是国家相关机构,应相应重视视频移动化、资讯视频化以及视频社交化的大趋势,适当将短视频传播融入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过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加快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翻译与传播新模式的孕育进程。

①“熊猫丛书”,1951年至2001年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停刊;2005年由外文出版社发行,与之前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时期的标识、丛名相同。“熊猫丛书”曾发行全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在中国文学对外译介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②耿强:《中国文学:新时期的译介与传播——“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

③胡安江、彭红艳:《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刘震云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第3期。

④[美]李清柳、刘国芝:《英文版“熊猫丛书”在美国的传播》,《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4期。

⑤中国作家网.《葛浩文用西方眼光解读中国作家正在翻译刘震云的两部作品》,中国作家网2013年10月15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3/2013-10-15/177510.html.

⑥Winnie, Feb 16, 2017.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31021221-cell-phone?from_search=true&qid=dbjUMNyj8G&rank=1.

⑦Canaves Jamie, May 29, 2015.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26172405-the-cook-crook-and-the-real-estate-tycoon?ac=1&from_search=true&qid=ifIMMrmjuk&rank=2

⑧Zukerman Yuval, Jan 05, 2016.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26172405-the-cook-the-crook-and-the-real-estate-tycoon?ac=1&from_search=true&qid=iflMMrmjuk&rank=2.

⑨Jane Stephanie, Apr 01, 2018.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35398341-someone-to-talk-to?ac=1&from_search=true&qid=vS0yV9ZpHO&rank=1.

⑩Younge Beth, Apr 10, 2018.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35398341-someone-to-talk-to?ac=1&from_search=true&qid=vS0yV9ZpHO&rank=1.

⑪Gregory Beth, Jul 16, 2018.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35398341-someone-to-talk-to?ac=1&from_search=true&qid=vS0yV9ZpHO&rank=1.

⑫王觅:《搭建沟通桥梁解读中国故事——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网2014年8月26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08-26/215915.html.

⑬梁异:《莫言作品译者、汉学家葛浩文谈中国文学偏爱刘震云》,中国新闻网2013年10月14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10-14/5378575.shtml.

⑭陶短房:《马悦然去世:他架起了一座中国文学通向世界的桥梁》,新京报2019年10月19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7801987871566011&wfr=spider&for=pc.

⑮Eagleton, T.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 1996.

⑯高彬、吴贇:《刘震云小说在阿拉伯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小说评论》2019年第1期。

⑰李子柒,自媒体人,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以中华民族美食文化为主线,手作视频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下一期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刘慈欣小说在德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作者:孙国亮 陈 悦

《南方文坛》2020年第6期目录

《南方文坛》2020年第5期目录

《南方文坛》2020年第4期目录

《南方文坛》2020年第3期目录

《南方文坛》2020年第2期目录

《南方文坛》2020年第1期目录

END

▲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